追根溯源工作总结
来源:秘书处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1-09-29 | 2432 次浏览 | 分享到:
追根溯源工作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家族文化中最艰难的一项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族文化一度曾被人们遗忘甚至丢失,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家族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川省达州鲁氏宗亲联谊会

追根溯源工作总结

(在2021年9月29日理事会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鲁仕全

各位理事:

  我代表四川省达州鲁氏宗亲联谊会追根溯源专家委员会作工作总结报告,请各位理事审议。

追根溯源工作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家族文化中最艰难的一项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族文化一度曾被人们遗忘甚至丢弃,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家族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市鲁氏家族的追根溯源工作最早的应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万源市的鲁开智老先生,年近七旬的他花了三年多时间对万源市鲁氏家族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考证,还对万源所有鲁氏宗亲进行了摸底登记。遗憾的是不久鲁开智老先生便离开了人世,他用心血换来的珍贵资料未能完整的留传下来。这种对传承家族文化的功绩和为宗亲效力的牺牲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弘扬。

鲁开智  享年72岁

   鲁开智,男,汉族,小学文化,国民党员,生于1921年12月24日,家住达州市万源市城关镇,原万源县地方国营企业职工,1981年12月退休。1993年离世,享年72岁。

    其次是达川区大树镇的鲁道和老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动员和组织了十多位有识之士,组建了“达县大树、东照、东兴、平滩分枝鲁氏家族委员会”和“鲁氏宗谱编修委员会”,用了整整五年时间,于二00三年出版了科学详实的《鲁氏族谱》,还新建了规模不小的“鲁氏祠堂”。为我们后来全市鲁氏家族的追根溯源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全市的鲁氏家族树立了榜样。

鲁道和 现年84岁

鲁道和、男、生于1937年1月23日,初中文化,退休职工,现住达州市达川区通州大道侨兴茗范。原达县大树区公所职工。曾任区财粮、区多种经营干部、区辅导会计和区农经站站长等职。

    三是宣汉县白马镇的鲁万碧老先生,他于本世纪初发起成立了“宣汉县前河流域鲁氏家族委员会”和“宣汉县前河鲁氏支谱编纂委员会”,先后走访调查了几个县、10多个乡镇和几十个村社,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宗亲骨干分子,摸索出了一整套对族人的登记、组织、动员、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规范性制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他们不仅募捐重修了入川始祖的祖坟,还于2005年6月编辑出版了《宣汉县前河鲁氏支谱》。

    鲁万碧 现年80岁

鲁万碧,男,汉族,中共党员,中专师范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41年1月3日出生宣汉县白马乡枫香坪。1962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白马中心校校长、党支部书记,白马初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1993年9月退休。

    四是平昌县西兴镇黄山片区的鲁正鳌老先生,他于2005年组织成立了“平昌县西兴黄山片区鲁氏宗谱编委”,于2010年8月正式编纂出版了《平昌县西兴黄山片区鲁氏宗谱》,为后人留下了一套完整详尽的科学史料。

鲁正鳌 现年74岁

鲁正鳌,男,汉族,1947年3月生于平昌县西兴镇,中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69年7月平昌农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直至2007年3月退休。这期间(70年至72年)曾任过襄渝铁路平昌民兵团政治处宣传干事,主要负责民兵团的新闻报道工作。

    五是通川区青宁镇的鲁学广老先生,在年老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在夫人的陪伴下,为了整个家族的追根溯源,先后联系走访了三省四县十多个乡,于2015年编辑出版了《青宁乡鲁家坝岩门场常纲二祖族谱》。

鲁学广 现年83岁

    鲁学广,男,汉族,大专文化,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青宁镇长梯村人,生于1939年2月20日。现住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1958年5月参加工作,1996年5月退休。

    六是渠县的鲁丕辉老先生,退休后花了三年多时间,对渠县青神乡的鲁氏家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证,最终于2016年撰写出《渠县青神鲁氏家族的由来》。

鲁丕辉 现年81岁

    鲁丕辉,男,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生于1940年1月21日,1965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校长、区文教办主任、县教育局督导员,2000年退休。退休后任渠县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县“五老志愿者”,县留守儿童工作队队员。

    四川省达州鲁氏宗亲联谊会“追根溯源专家委员会”成立三年多来,我们更是加大了全市鲁氏家族的追根溯源工作力度,先后走访了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十多个省,驱车行程三万多公里,经过实地走访考察,现与全国大部分鲁姓族人建立了联系渠道,对全国的鲁姓源流和现实分布情况有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了解,对我市几大支系的来龙去脉和现实状况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三年多来,经我们多方考察认定:达川区大树镇、达川区东照乡、达川区东兴乡、达川区平滩镇、达川区石桥镇、通川区北山镇、通川区东岳镇、达川区南外镇、通川区磐石镇、宣汉县凤鸣乡、大竹县安吉乡、平昌县西兴镇、陕西省紫阳县、重庆市万州区、云南省昭通市这15支人,均与我们已知的通川区青宁镇、通川区碑庙镇、宣汉县庆云乡、宣汉县隘口乡、宣汉县马渡镇(纲常斌良后裔)是同一支人;开江县新宁镇的宗亲与湖南邵阳的宗亲是同一支人;万源市的宗亲与渠县的宗亲是同一支人。这些均同宗同祖,一脉相连,有源可溯,有据可查。其中,宣汉县凤鸣乡和陕西省紫阳县这两支宗亲,在清朝晚期便已正式认祖归宗了,从他们的仲字辈开始就与我们的大字辈平移合并。

    特别是今年五月,在各地宗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开车实地走访了全市鲁姓族人聚居地16处,察看祖坟64座,拓取碑文286份。我们还作了大量很有参考价值的走访调查笔录。真可谓是天天有收获,处处有惊喜,为我市鲁姓族人的溯源工作掘取了很多的史料实证,为本会的溯源收官之战获得了满堂彩。

宣汉县白马镇鲁万碧 鲁升富 鲁云峰 鲁学江 鲁万兴 鲁平福 鲁荣帆

通川区北山镇鲁家榜鲁定学 鲁正直

宣汉县马渡关镇化石岩鲁多见(93岁) 鲁学林 鲁学见 鲁学忠

宣汉县马渡关镇青家坡鲁学喜 鲁军杰(登字辈)

宣汉县马渡关镇百丈岩鲁学林(94岁) 鲁登奎

达川区石桥镇鲁家坪鲁大兴 鲁成德 鲁国仁 鲁国兴 鲁国太 谢明琼

平昌县西兴镇柏秧坪鲁家大院鲁正林 鲁正平 鲁定兵 蒲思琼

平昌县西兴镇谭家坝鲁尚明 鲁定雄 鲁国平(定字辈) 鲁尚兴

 开江县新宁镇鲁必敏 鲁海峰 鲁锡万 鲁必权 鲁必简 鲁云华   

    至此,我市大规模全方位立体式的追根溯源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市局部的深入的补充完善式的追根溯源工作的终结,我们仍将锲而不舍地把该做和能做的事继续进行下去。

    我知道,我市历时四十多年,在几代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离族人们(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希望和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们真的尽心尽力了,只能说我们的能力和水平都太有限了。

    接下来,我们将正式成立“族人信息收录委员会”,全面启动我市所有族人的个人信息采集、整理、审核、入库、发布和出版工作。这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基层宗亲会组织动员更多的骨干力量来从事这一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不落下一户一人,这真的是一句好说难做的一声承诺。

    族人宗亲们,努力吧!

(秘书处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