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 无比崇敬—纪念鲁世贵诞辰100周年
来源: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19-03-05 | 1421 次浏览 | 分享到:
​​深切缅怀 无比崇敬—纪念鲁世贵诞辰100周年



深切缅怀
  无比崇敬

—纪念鲁世贵诞辰100周年

鲁仕全 撰

鲁世贵(原名鲁学忠),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青宁乡天断村人,生于一九一八年九月九日(小名:九儿)。在我父辈四兄弟中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称他“三爹”,我父亲鲁学弟为老二,上面还有个大爹鲁学孝,十四岁时因饥饿而偷吃了家里酿的醪糟过量而醉死,下面还有个幺爹叫鲁学信是人民教师。他们四兄弟的名字连起来就是:“孝、悌、忠、信”四个字。三爹十五岁时就参加了红军,后被他所在部队的教导员给他改名为鲁世贵。

我对三爹的崇敬之情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他是我的父辈,即血缘关系。打小记事起就知道自己有一个三爹了不起,15岁就当了红军,还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身经百战、出生入生、战功赫赫的“老红军”。所以深感骄傲自豪,见人就夸耀。

第二,他又是一位革命的老前辈,“老红军”,共和国开国大校,人民的功臣,同志关系。长大后,我也参了军、入了党,学习了一些党史、军史,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知道了他更多的经历和故事,也就更加崇敬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

第三,他还是一位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尊者,良师益友关系。通过与他的接触了解后深切地感受到,他不仅是我的尊辈,又是一位老同志,还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使我受益良多。

我一生虽然只与三爹见过四次面,时间也不算长,但我对三爹的感情却特别深厚,印象也十分深刻。

下面,我就简要地回顾一下与三爹几次接触相处的几则真实的故事和几点感受,虽然是几件小事,但却让我终身受教,今天不吝分享给大家吧。

1、首次见面是197010月。三爹因病从部队离职休养后回老家来住了10多天。那时我才13岁,刚上初中。我从小就很腼腆,害怕见生人,加之从照片上看他浓眉大眼挺威严的样子,很是害怕见他。放学后一路欣喜若狂地跑回家,等到了屋后面时又不敢进院子了,最后在幺姐的鼓励下壮起胆子进了院子,见到三爹三娘坐在街沿上,我走到他们跟前细声叫了一声就又躲进自己的小屋子里面去了。

这时,三爹三娘才回过神来打听找我,妈过来把我领到了三娘面前,三娘见我瘦弱的小样十分心痛,当得知我从小肠胃不好时,三娘马上就给了我一些胃药叫我坚持服用,(回去后还专门给我寄了些胃药来)叮嘱我要坚持治疗,注意锻炼身体,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将来长大了好为人民服务。我看他们和蔼可亲的样子,象自己的父母样,他们见我小机灵的样儿也很喜欢我,渐渐混熟了也就不害怕了。我每天陪着三爹到处去打猎,其实,哪个时候农村树木都砍光了,到处光秃秃的,哪来什么野兽鸟哇,几天下来一个麻雀也没捞着,全当逛田坝罢了,不过三爹玩得还挺高兴的,我也过足了背枪的瘾。这几天可能是我一生中最最幸福的几天,比过年还兴奋。

2、由于我读小学二年级起就开始搞“文化大革命”,没书本教材,到处去示威游行、文攻武卫、开批斗大会、写标语等,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但受了三爹三娘的教育启发后,蒙生了留级重新开始学习好文化知识的念头,立志长大后一定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于是我便向三爹提出,希望他出面给学校讲情,让学校同意我留级。三爹听了我的想法后很高兴,并赞扬我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有目标,这是好事,应当鼓励与支持。但他同时又说,你叫我违背党的政策,去走后门、托关系、讲人情是不对的,他不能这样去做。他还说,你还小,只要有这个志向,努力去学习,将来同样能学到本领。

3、三爹回来时,恰遇二哥当“逃兵”。二哥在国家“三线建设”的大潮中,被选派参加了修建襄渝铁路达县民兵团的工作,由于他吃不了苦便偷跑回来了,我们一家人都想三爹跟公社党委或县武装部说一声让二哥当兵去,加之三爹被青宁公社党委请去做报告时,还专门问三爹有什么要求就请提出来他们一定照办,可三爹就是不讲,反而劝说二哥重返民兵团去搞好国家的“三线建设”。他还说,毛主席说:“三线建设搞不好,我连觉都睡不着。”后来,二哥也只好乖乖地回到民兵团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受到了组织的信任和重用,还当上了营部的统计(书记)员。

4、青宁公社(现青宁乡)党委请三爹去做报告。当时,我是从永连初中校去参加聆听的,我们家里还陪同去了三四个人,公社也专门给我们家里陪同的亲属准备了午餐(当然,我是学生还享受不了这个待遇),可三爹只同意让幺爹一个人作陪,其余的人由三娘掏钱叫他们到街上去吃,我这才有幸跟着沾了回光。

5、我初中毕业时成绩表现都还可以,推荐上高中时,学校推荐名单本来有我,可到了大队那里就硬刷下来了。不让读书当兵该可以吧,几次体检都过关了,可总也过不去大队政审这一关。是我表现不好吗,他们说不是,是村里舍不得我这样的人才走。其实是三爹回来时没跟他们这些“小鬼”“烧香”,得罪了他们这些“小神仙”。我写信给三爹诉苦求助时,三爹回信告诉我,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我就这样在农村大大地作为了三年,受到了公社和县里的重视,也才有后来的参军。终于跳了出来。

当初,我们还误认为三爹跟我们没什么感情不关心爱护我们。后来,当我懂事后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亲情和大爱……!

61981年是“把华国锋从庙里搬出去”的年代,那时,全国也顺势刮起了一股“全盘否定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歪风,一时间,人们思想混乱。我作为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捍卫者,自然不可能置身世外。当时借办墙报之机,奋笔疾书:“抬头望见北斗星,日夜思念毛泽东,总有一天红日出,拨开乌云见天明。”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小事,王忠和副团长找我谈话时,我还明确表示宁愿坐牢也不认错,团里正准备作为政治事件上报,巧遇成都军区后勤部政委洪流下来检查工作,(因洪政委曾十分了解和欣赏过我)他便担着风险把这件事给压了下来。事后,王副团长叫我给三爹写信汇报一下我的思想,听听他对时局的看法。可这次三爹反到没批评我,说他与我有同感,叫我少说多做,相信中央会处理好时局的,这种过程不会太长。后来邓小平同志出来讲话了,他肯定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这才及时止住了这股歪风邪气。这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老革命就是不一样,对党的忠诚和信任是如此的真切,对时局的定力和判断是如此的精准。

71986年元月,我“旅行结婚”时专程来看望他老人家,也是我第二次与他见面,那时他还住在临安干休所。我听他说想吃家乡的“米豆腐”,我便自信地动手做了起来,我原本是会做的呀,不知咋的,结果失败了,蒸了一大锅稀坨坨,三爹很不高兴,他虽没明说我,但我看得出来。不知是他心痛那几斤大米?还是觉得我吹牛无能给他丢了脸?也许都有吧。我只好一连几天都吃那些难吃的稀坨坨,好在鲁闻老弟很给我面子,每天都帮忙吃,还硬说好吃。这也让我再一次亲身感受到他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和对粮食珍惜的程度,让我终身效仿。

82006年春节,我应邀带着前妻和女儿专程来看望他,这是我第三次与他见面,也是唯一的一次陪他过了个春节。这时他们已搬进了杭州市保俶路省军区干休所。这次来三娘已离世了,我想表表心、尽尽孝,亲手做几道地道的川菜给三爹尝一下。我一大早就带上阿姨(家政服务)到菜市场去精挑细选,买最好最新鲜的食材,准备好好露一手,这次可不能再丢脸了。做了一大桌子我的拿手好菜,结果又挨批了,他说搞这么多你吃得完吗?这次可不是没做好了,是做得太多了,他觉得太铺张浪费了。想想也是,四川人就好个面子,讲个排场,浪费资源确实不应该。从此,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我不再好面子、讲排场,搞铺张浪费了。

这一次,88岁高龄的他,还带着我到街上去进了一回澡堂子,我们爷儿俩过着传统的洗浴方式,嬉戏逗乐,相互擦身搓背,很是温馨浪漫和幸福。

9200899是三爹的九十大寿。我和二哥鲁仕国、二嫂尹华锦、妻子王利玲专程从四川赶去为他祝寿。这是我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与他见面了,也是二嫂和我妻子第一次来看他,他特别开心。他说你们来耍我很高兴,祝什么寿我们这里不兴这个。这时的他已不能随意外出走动了,我们几个就用轮椅推着他到处转悠。他还在所里要了辆车,陪着二哥他们三人到西湖等地去车游了一圈,因车子坐不下就只好把我丢在家里了。

我想该为他老人家做点什么,平日有阿姨打理家务我们什么忙也帮不上。有一天中午快开饭了,我恭敬地把三爹请到桌傍坐下,见桌面上有点水渍,就顺手扯了张抽纸去擦拭,三爹见了十分心痛地说,擦桌子有抹布,抽纸是用来饭后擦嘴的,我连连点头示意认错。饭后,三爹顺手扯了张抽纸撕成两半,他用一半,递给我一半,我恭手接过这沉甸甸的半张抽纸,心情十分沉重。这是抠门吗?不是!这是品德是信仰,这是人格的魅力,这是榜样的力量。

这则小插曲,二嫂回去讲给了家人听,无意中被两岁的外孙女记下了,此后,每餐饭后她都要扯一张抽纸撕成两半,一半递给外公一半递给外婆,自己却用一张全的,这便一直成了二哥家里的一个常态或叫无字“家规”吧。

我从三爹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尽管我自知达不到这种境界,我们今天的人也很难做到,但我仍然认为这种精神是不朽的,这种品德是高尚的,这种行为是值得学习效仿的。

如果这个世上有更多像鲁世贵这样的人,这个世界将更加公平正义,更加灿烂辉煌。

不过,我也一直有个疑惑:三爹为什么一直对我一个接触不多的侄儿要求这么严格几乎苛刻?他为什么那么在乎我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是他想通过我来传承什么吗?还是他觉得我应该做得怎样呢?还是我在他面前表现得特别差劲让他看不顺眼呢!    

斯人已去,谜底无果;

见仁见智,各自揣摩。

天地苍苍,人海茫茫;

三省吾行,大道成仁。


2018.05.26于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