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与岳阳楼
鲁仕全
屹立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我国三大名搂(黄鹤楼、腾王阁)之一,虽在规模和气势上不如另两楼,然在建造历史久远、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当首屈一指。
岳阳楼因一代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天下,又因《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思荣辱,知使命,心怀天下,先忧后乐”以及他们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壮烈情怀。
千百年来,无数名家亲书《岳阳楼记》的不胜枚举,上至康熙皇帝,下至“诸子百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或去关心岳阳楼的始作者(创始人)到底是谁。
据《巴陵县志》卷321首记载,岳阳楼由三国名将鲁肃(子敬)所造。东汉末年,为了西御刘备,北御曹操,建安19年,东吴大将鲁肃驻守巴丘(今岳阳市),屯兵过万人之众,并在此建造城堡,主要是训练检阅水师和城防之用。近两千年来,历经唐宋元明清,数毁数建,数复数修。
宋代的岳阳郡守腾子京复建,腾子京建好后写信请好友范仲淹作记并随信附图一张,范仲淹在河南见图后写就千古绝记广为流传,从此,岳阳楼便一举成名,威震四方。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应是清光绪六年最后一次整修过的原貌了。
尽管岳阳楼历经沧桑数劫,三国时期的原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已无从查考,更无人知晓,然鲁肃的城防始迹却仍能清晰可见。更为明显的是岳阳楼的楼顶使用了鲁肃的官帽形状,这绝不是巧合和杜撰,而是建造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如今,鲁肃的精神更在发扬光大,富国强军,振兴中华正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变为现实,这不能不说这是我们鲁氏家族和鲁姓人士的荣耀。
今天,专程来到我仰慕已久的岳阳楼,细细考究着这里的一砖一瓦,毕恭毕敬地端详着这里的诗文图册,我的心并没有像在其他景点那样兴高采烈,而是低头沉思,心情格外沉重。细心的二嫂发现后问我,今天你为什么沉默寡言?我说我在思考太多太多的问题。
千百年来,为什么岳阳楼就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屡遭劫难而不倒?数经风霜而不败?
今天,我意外地巧遇一位游人(独脚汉子),在他身上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从他那一瘸一拐的步履维艰中我摸到了昔日的脉络;从他那一步十滴汗水中我看到了往日的辉煌;从他那一哼一哈、铿锵有力的声音中感悟到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
这就是岳阳楼精神的魅力!这就是岳阳楼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也是我们今天要来探究岳阳楼的意义所在。
(2018.05.24于雅安家中)